开讲啦!2022表观遗传前沿理论与方法系列专题讲座通知

2022-10-25

大家喜爱的科研大咖导师

7届 表观遗传专题讲座的沉淀

万众期待的


2022表观遗传前沿理论

与方法系列专题讲座

 

开讲啦!!

 

共11讲课程,5个直播之夜

内容涵盖

增强子与染色质高级结构

表观遗传修饰与转录调控

编码RNA与疾病标志物

生物信息技术

 

   四大视频号同步直播!   

 

 

2018年-2021年,表观生物成功举办了5期表观专题研习班和2期医学表观遗传学前沿技术培训班,受到广大学员的热烈好评。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和临床研究工作者对表观遗传学前沿理论和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推动表观遗传学在医学领域的基础和转化研究,表观生物联合BioArt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共同主办“2022表观遗传前沿理论与方法系列专题讲座”,旨在促进本领域研究人员的交流,帮助学员及时掌握前沿技术与医学研究创新策略,激发科研创新思维,促进表观遗传学研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转化和应用。


本轮专题讲座将设置四个分专题,内容涵盖增强子与染色质高级结构、表观遗传修饰与转录调控、非编码RNA与疾病标志物、生物信息技术等,每个专题邀请多位本领域知名专家带来创新研究成果的展示和研究经验的分享,并为课题设计和基金申请带来研究干货。


本轮专题讲座将通过表观生物、BioArt及TBM学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打造的直播平台)等多个视频号进行免费直播,全程不设回放,欢迎您进直播群观看课程直播和参与交流讨论。

 

​主 办 方:BioArt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

                 广州表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锐竞科研采购平台

举办时间:2022年10月19日-2022年11月16日,每周三(或四)晚上19:30-21:30

上课方式:表观生物视频号直播、BioArt视频号直播、TBM学院视频号直播、锐竞采购平台视频号直播

 

本期专题讲座安排

导师名单 直播时间 讲座名称
丁俊军
中山大学
10月19日
19:30-20:30
相分离、染色质三维结构和干细胞命运
缪小平
武汉大学
10月19日
20:30-21:30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沈宏杰
复旦大学
10月27日
19:30-20:30
表观遗传与转录调控
黄佳良
厦门大学
10月27日
20:30-21:30
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探索增强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林水宾
中山一院
11月2日
19:30-20:30
mRNA翻译调控与肿瘤和发育疾病
张  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11月2日
20:30-21:30
基于组学数据的肿瘤标志物筛选和应用
李  程
北京大学
11月9日
19:30-20:30
三维基因组学与疾病
李文博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11月9日
20:30-21:30
人类染色体结构的调节和功能–谈谈核孔也说说新冠病毒
陈  琦
美国加州大学
11月9日
21:30-22:30
非编码小RNA检测技术及功能研究
薛愿超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11月16日
19:30-20:30
RNA空间互作组学新技术及应用
杨建华
中山大学
11月16日
20:30-21:30
非编码snoRNA介导的RNA修饰的系统鉴定与功能机制研究

 

 

 

导师与课程简介

丁俊军 教授

中山大学

2009年6月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于2009年9月开始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至2015年底。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胚胎干细胞、体细胞重编程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相分离、表观遗传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iPS细胞建立肿瘤疾病模型等生物医学领域,已在国际著名期刊以通讯和第一(含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多篇,包括Nature、Cell Stem Cell(两篇)、Cell Research(两篇)、Genome Biology、Stem Cell Reports、Protein Cell等,论文被NSMB杂志评为年度高亮成果。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相分离调控染色质三维结构的机理
2、CTCF调控远距离染色质三维结构的非经典模型
3、PSPHunter算法:可用于预测相分离蛋白及其驱动区域的算法
4、相分离与疾病的关系

————————————————————————————————————————————————————

缪小平 教授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公卫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委员、科技部“十四五规划”常见多发病专项专家组成员。曾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和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等奖励。  近5年代表作包括Lancet Oncol(2020年)、Nat Genet(2018年)、Gut(2020年)、Ann Oncol(2018年)、Nat Commun(2018年)、Nucleic Acids Res(2015年、2018年、2019年、2021年)、Am J Hum Genet(2019年)和Cancer Res(2018年、2020年、2022年)。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在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中隐藏着众多功能性调控元件,能够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疾病的易感性。我们一方面优先整合表观基因组、三维基因组、转录组和CRISPRi编辑技术高通量系统识别非编码区功能性易感位点,另一方面结合我们在流行病学人群现场与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优势,在对易感位点/基因进行功能解析的基础上,开展大样本的人群研究,构建适合中国人群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为精准预防的实施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

沈宏杰 研究员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研究表观遗传修饰调控转录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包括单一修饰的调控及多种修饰之间的互作,同时探讨这些修饰在早期胚胎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Cell等杂志。主持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增强子的活性如何标记?除了静止态和活跃态的增强子以外,是否还在其它状态的增强子呢?不同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互相影响,产生crosstalk,那么DNA修饰与组蛋白修饰,RNA修饰与组蛋白修饰之间又存在怎样的crosstalk呢?

1、增强子的活性标记
2、染色质建立的调控机制


————————————————————————————————————————————————————

黄佳良 教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2013年底赴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回国建立实验室。长期利用生物信息学、单细胞多组学和基因编辑等前沿交叉技术,研究增强子等非编码DNA调控元件在哺乳动物发育和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近年来已在PNAS (2020)、Developmental Cell (2016)、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2017)和Genome Biology (2021; 2015)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已主持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获得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如何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scATAC-seq和scRNA-seq),构建增强子调控网络,并鉴定细胞命运及疾病关键基因。
2、如何利用不同交叉学科技术,解析和验证增强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

林水宾 研究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以(共同)通讯/第一作者在Nature, Nat Metab, Mol Cell, Nat Protoc), Nat Commun, Adv Sci, Mol Ther, Nat Rev Cancer等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自然优青、面上项目,以及美国Damon Runyon Cancer Research Foundation、Alex's Lemonade Stand Foundation等多项科研基金。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mRNA翻译的基本过程和特征
2、mRNA翻译调控的分子机制
3、mRNA翻译异常与肿瘤恶性进展
4、mRNA翻译缺陷与发育疾病

————————————————————————————————————————————————————

张 岩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DNA和RNA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挖掘,开发了系列的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数据库及数据分析工具,面向临床医学数据、肿瘤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数据分析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RNA biology、Development、Epigenomic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Molecular Oncology等杂志上。现任中国生物信息学会(筹)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常务委员等职务。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掌握利用转录组数据挖掘肿瘤标志物
2、掌握表观基因组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3、了解单细胞转录组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研究
4、了解多组学整合的肿瘤标志物筛选
 
————————————————————————————————————————————————————

李 程 研究员

北京大学
研究组开发的dChip、ComBat系列基因组数据分析算法和软件被同行广泛使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Cancer Cell、Cell Stem Cell、Nature Immunology、Genome Biology的论文,谷歌学术累计引用35,000余次,h-index为66。现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委员、Quantitative Biology期刊“流程与教程”栏目主编。研究组兴趣为基因组学实验技术、多组学整合分析、再生生物学,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基于对癌症基因组中变异出现的原因和后果的研究兴趣,通过Hi-C实验和分析流程,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非整倍体变异对三维基因组和表达谱的影响。
2、开发数据建模新算法,预测转录因子依赖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
3、开发微量Hi-C实验技术,研究血液谱系分化中三维基因组的变化。
 
————————————————————————————————————————————————————

李文博 教授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博士阶段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神经系统和胶质细胞发育。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Geoff Rosenfeld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麦克格文医学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建立独立实验室。至今已经在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Molecular 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ell Biology, Cell Reports, RNA Biology 等期刊发表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论文。课题组主要关注RNA在染色体水平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染色体三维高级结构的形成和调节。同时也关注这些过程在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导致的病态表型。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染色体三维结构在不同尺度上的调节。
2、人类核孔复合物在转录和三维染色质层面的直接作用。
3、新冠病毒对于被感染人类细胞染色质的影响和可能的 病理意义。
 
————————————————————————————————————————————————————

陈 琦 副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近年来从事非编码小RNA在精子表观遗传以及血液分子标记物方面的工作,在新型小RNA尤其是tRNA-derived small RNAs (tsRNAs) 和rRNA-derived small RNAs (rsRNAs) 的发掘,测序技术开发,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Cell Res 2012, J Mol Cell Biol 2014, Science 2016, Nat Cell Biol 2018, Mol Cancer 2020, Nat Cell Biol 2021), 并撰写系列前瞻性综述/评述推动领域发展(Nat Rev Genet 2016, Nat Rev Mol Cell 2018, Nat Rev Endocrinol 2019, Trends Biochem Sci 2021, Nat Cell Biol 2022)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介绍除siRNAs/miRNAs/piRNAs以外的新型非编码小RNA种类及研究概况
2、以tsRNA,rsRNA为代表的新型非编码小RNA的功能研究以及作为临床无创biomarker开发的趋势
利用PANDORA-seq系统地发掘通过常规测序手段无法检测的(带有修饰的)小RNA(多数为tsRNAs, rsRNAs)
3、通过SPORTS软件对tsRNAs, rsRNAs, ysRNAs等新型小RNA进行系统分析
 
————————————————————————————————————————————————————

薛愿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RNA动态结构及多维相互作用研究”集成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非编码RNA的功能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研发。近年来,围绕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在染色质层面调控转录的机制开展了系统性探索,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Nature、Nat Cell Biol、Nat Commun、Nat Neurosci 、Cell Res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或合作研究论文27篇,先后荣获2020和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1年度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等荣誉和奖励。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非编码RNA的功能调控及研究策略
2、RIC-seq空间互作组学新技术及应用
3、CRIC-seq和VRIC-seq技术及应用
 
————————————————————————————————————————————————————

杨建华 教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开发高通量RNA组学和RNA信息学方法研究RNA及其互作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Nat Cell Biol、Genome Res、Nucleic Acids Res.、Eur Urol、Sci Adv、Cell Rep、EMBO Rep等杂志发表20多篇研究论文,多篇论文被Nat Rev Genet、Nat Chem Biol、Cell Res等杂志亮点评述。开发了包括starBase、snoSeeker、starScan等软件和平台被引用超过15000次(Google Scholar),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资助。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非编码RNA如何介导RNA修饰
2、RNA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
3、如何鉴定非编码RNA与RNA修饰的互作组
 
 
 

报 名 咨 询

助教老师微信:gzepibiotek

- - - 推荐阅读 - - -